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现代产业学院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3-03-06 打印本页

学院面向湖南输变电产业集群和衡阳市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围绕输变电重点发展领域,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依据输变电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探索专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有针对性的培养覆盖输变电装备生产上、中、下游整条产业链的应用型人才。面向“3060双碳目标”,改革“强电类”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机的融入“双碳”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新能源电力人才的需求。

构建了“产学合作+TDPS”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培养,与企业产学深度合作,共建面向行业企业新发展的校企合作课程,紧密跟踪新成果新技术,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采用TDPS项目制教学方式,将输变电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环节的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拓展了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先后与大唐耒阳发电厂、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衡阳北方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衡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华菱衡阳钢管有限公司、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拓宽了我院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渠道,同时为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更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学院现建有校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5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1个,湖南省工业机器人创新培养基地1个,湖南省创新创业校企联合培养基地2个。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响应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及体系搭建的要求,致力于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构建,通过校企共建特色类学院及专业使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升级。以在校大学生创业为运营主线,整合创业教育资源、企业商品、项目资源和第三方服务资源,促成大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结合,提高综合创业技能。依托自有教学资源、管理资源,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共同建设,深入发掘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机制。

构建以年度评估为抓手,以常态数据监测为基础,以日常教学监控、课程质量评估、学生学习经历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手段,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并将质量保证的重心下移到学院、专业和课程。制定学生企业培养过程监控和培养效果评价等管理制度。借助校友邦等互联网+实时监控管理手段,实现学生企业培养过程全监控。以学生成果产出为导向进行企业培养效果达成度评价,建立学院、双导师和企业培养单位等三方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构建企业培养教学质量反馈机制。通过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反馈,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了企业培养阶段“互联网+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保障了企业培养阶段的安全、优质、高效,确保产学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学院以3+1”卓越计划为引领,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以项目制实施为抓手,借鉴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完善“基础-综合-工程-创新”四层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基于国际工程教育CDIO教学理念,针对电气类专业特点,探索并实践了 “理论设计-数字仿真-物理实现-系统调试”(TDPS)项目制训练方法,提升了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强”的办学特色。目前,产业学院的实施以及专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不断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实施产教融合校内校外“双循环”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强对外交流,凝练教学改革成果。贯彻践行“新工科”发展理念,实施多学科、多主体协同,对接学科前沿,以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重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革命,着力建设课程设置“精”、专业基础课“厚”、专业选修课“新”与实践教学“强”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版权所有@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 -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娱乐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管理入口